親職教育委員會王主任碧莉2018.05.05
每天早晨起床,我們很自然的進浴室漱洗,很自然的換衣服準備上班、上學,這些事情不需要透過思考、選擇,就很自然的進行著;如果這些例行工作要透過思考、選擇「我現在是先起床?還是先刷牙?還是先…」,那還不到中午我們應該就已經癱倒了。
十九世紀中葉,哈佛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說,人類在生物學上有走老路的傾向,因為人類「只不過是一堆習慣的組合」,我們靠著習慣來自動執行每天的例行工作,哈佛心理學家Shawn Achor說「執行這些日常例行瑣事你不必爭辯利弊得失,不必動用儲備的意志力,不需要提醒,不需要掙扎,不需要耗費體力或腦力,這是自然反應、是習慣,是第二天性。」也就是說,因為我們的大腦會循著老路走,如果我們能夠把希望建立的好行為成為不加思索就能自動執行的行為,那應該是許多父母最大的心願了,將「合宜的好行為變成習慣」,就是正向心理學的精髓,如何建立?應該就是我們中國老祖宗說的「熟能生巧」、「持之以恆」。
Shawn Achor說「培養習慣就像投資,現在投資它,將來它就會帶來豐厚的回報」,但是習慣的養成「知易行難」,需要外力的協助、干預、肯定、增強,家長們在建立孩子好行為時,往往落入只有提醒、要求,甚至責備,這樣無法將這些行為建立成習慣,一個會被責難的行為,孩子們會選擇逃避再出現這個行為,家長們要忍耐孩子的無法貫徹,要學習「友善的暗示」,在行為出現時要適時肯定、誇讚;家長們不要操之過急,一次只能建立一個好行為,「多元」是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的。
盧老師/台北市關懷青少年協會創辦人 輔導青少年已有25年以上的經驗. 用生命辦教育不是盧老師的口號, 而是這些年來力行不孛的原則. 近年協會轉型, 改以培育下一代的種子教師以及成立盧老師技職實驗學校為最終目標, 希冀進一步擴大輔導的範圍. 讓愛的教育, 鐵的紀律的精神, 持續傳頌!